群英荟萃绽芳华翰墨书香润民心 长庆镇人才齐聚绘文明新篇,非遗闽韵谱写时代新风!

综合
关注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和“建强堡垒”专项行动,以“双招双引”为纽带,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乡贤、银发人才优势,推动深化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工作,弘扬新风正气。4月27日,在中埔新粧宅成功举办由永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长庆镇委员会、长庆镇人民政府主办,长庆镇中埔中心村党委、长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长庆中心小学党支部、永泰县书法家协会、永泰县明慧工艺品厂协办的以“移风易俗绘‘长’卷 文明新风‘庆’心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镇党委书记邱飞尧出席活动并致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知津、镇领导班子成员、各中心村党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长庆中心小学副校长、明慧工艺品厂董事长等参加活动。
此外,特邀原中共永泰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社科助理研究员、现被聘为福州市党史与方志专家库专家、永泰县政协第十届文史研究员、永泰县道德讲坛讲师团成员朱理明老师,省书协会员、县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梵摩书画院院长李金凤老师,市书协会员陈顺生老师,县书协会员戴承恩等乡贤现场助阵,共襄盛举。
乡贤齐聚汇合力清风正气润民心

朱理明老师以《抗战时期中共福建省委在永泰抗日反顽的斗争》为主线,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通过“烽火岁月—精神图谱—时代回响”三重维度,揭秘福建省委在永泰“血肉筑屏障”的抗战密码,生动再现革命先辈“信仰如磐、百折不挠”的精神史诗。
以史明鉴、以史明智。党员干部从“一组战斗故事+一组数据对比”中感悟“鲜血染就的发展路”,现场发起“三对标”行动: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尺正作风,以斗争精神为刃破难题,以红色基因为魂强担当,誓言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银发人才展风采非遗传承绽新颜

作为福建省传统戏剧的瑰宝,闽剧(亦称福州戏)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髓。樟城豪美乐文艺队化身“移风易俗宣传员”,用闽剧《一顺哥讲交通》《移风易俗大家唱》和小品《有钱没钱都是妈》等接地气的表演,将新风尚娓娓道来。
长庆镇将非遗保护与现代传播有机融合,通过教育浸润与多元宣教并举,使古老剧种在当代焕发蓬勃生机,实现活态传承与发展。
现为永泰县大埔武术馆副馆长、一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会员的拳师林梦忠协同拳师林金水、饶自潮、饶博泓、邱思平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各自拳法和一场精彩的搏击对练,他们的一招一式展现出武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岁月沉淀的红色旋律在琴管间流淌,挺拔的身姿与飞扬的银发交织成诗。永泰县老年大学选送的葫芦丝乐手们,她们以激昂的《红歌联奏》唤醒在场观众的红色记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峥嵘岁月的热血澎湃。
童心共绘文明卷移风易俗代代传
长庆中心小学童声合唱团以《听我说》清泉般纯净的和声,将“一粒米一滴汗”的文明箴言化作天籁回响,稚嫩声线里流淌着新时代少年对勤俭美德的赤诚诠释。
《童心向党》大合唱中,朝霞般炽热的脸庞与铿锵旋律共振,孩子们以“童声喊初心”的澎湃气势,让红色基因在音符跃动中薪火燎原,唱响“请党放心”的时代强音!
诗歌朗诵《移风易俗新风尚 时代少年先唱响》以声为刃,借抑扬顿挫的韵律切割陈规,孩子用“青苗破土”般的嗓音,将“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锻造成叩击时代的金石之声,以诗为剑宣告少年一代对文明新风的守护。
书画笔墨绘文明
县书协名家现场挥毫泼墨,以“移风易俗”为底,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色,遒劲笔锋与飘逸章法相映成趣,水墨丹青化作“行走的文明宣言”,让千年翰墨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文明传播新活力!
邱飞尧书记强调:
一是希望党员干部以“头雁效应”引领风尚。全镇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对违规行为敢于较真碰硬。
二是希望人民群众以“主人翁意识”共建共享。全镇群众要树立“文明长庆人人有责”的理念,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内涵。
三是希望社会各界以“协同之力”创新赋能。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共进,持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为长庆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场外还同步设立“新风”陈列广场,通过图文展板生动展示殡葬改革成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绿美长庆建设成果及法律法规解读。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们穿梭其间,为群众答疑解惑,普及厚养薄葬、人居环境、反诈防骗、平安三率等相关知识。
不少村民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接地气又有意义,让我们明白移风易俗不是摒弃传统,而是让好风俗历久弥新。”
此次主题活动是长庆镇深化移风易俗、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长庆镇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汇聚乡贤和银发人才智慧,持续推动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工作,让清风正气化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