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安心,漳州很鲜”——媒体记者调研行活动圆满举行

综合
关注5月15日至16日,由漳州市市场监管局主办的“寻味安心,漳州很鲜”媒体记者调研行活动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央、省、市的十几家主流媒体及知名网红大V齐聚漳州,深入调研采访漳州市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
聚焦食品安全,展现漳州“鲜”魅力
媒体记者团先后走访了漳州市市场监管局、东山县夜市、水产养殖企业以及“全国地标第一县”云霄县,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全面了解了漳州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夜市治理、地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亮点工作。

南门湾夜市走访 (佳美世博/摄)
中国食品名城的产业实力
漳州素有“中国食品名城”之称,食品产业作为全市“9+5”产业集群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277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280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729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超13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跻身全国食品工业大市前列。

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沈洪坤(佳美世博/摄)
在15日举行的座谈会上,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沈洪坤介绍,2024年以来,漳州市各级部门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将食品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持续开展全链条治理,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向好,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五年获评A级。2024年,全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6%,农产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99.44%,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34%,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99.14%。此外,漳州市的校园食品安全“三色”评榜、全国首例“特供酒”清源打链案件等创新做法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高度认可和推广。
智慧监管:“候市通”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活动中,媒体记者还体验了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新推出的“候市通”AI助手。该平台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构建,覆盖注册审批和年报全流程,通过智能化手段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高效企业登记:创业者通过输入关键词,系统可智能生成合规字号及寓意解析,名称申报耗时从平均1小时缩短至5分钟,登记申报通过率从45%提升至90%,最快20分钟即可领取营业执照。
智能年报管理: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接,提供填报指引和逻辑校验,显著提升年报准确率。
政策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政策法规,让企业和群众“一键获取、一读就懂”。
漳浦农户吴女士通过“候市通”10分钟内完成个体工商户全程网办,次日即取得电子执照并促成交易,充分展现了“即时预审”模式的高效性。
东山夜市:食安监管护航“夜经济”
夜幕降临,东山岛南门湾的“夜市一条街”灯火璀璨,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为规范夜市经营,东山县市场监管局通过加强现场指导、日常监督检查及食品安全抽检等手段,确保夜市食品安全。
今年3月15日,东山县还推出了全省首创的“一户一码”信用监管平台——“福监码”智慧监督系统。该系统为商户生成专属信用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商户注册登记、行政处罚、投诉记录、信用星级等信息,实现“事前查信用、事中可追溯、事后能维权”的闭环监管。目前,该系统已在农贸市场、旅游景区等区域铺开,覆盖民宿、餐饮、零售等小微业态。

“一户一码”信用监管平台——“福监码” (陈长飞/摄)
地标产业:云霄县的“金字招牌”
云霄县被誉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第一县”,全县拥有地理标志产品40件,覆盖枇杷、泥蚶、杨桃等特色品类,种植(养殖)面积达32万亩,年经济产值突破35.3亿元。其中,“云霄枇杷”年产值达16亿元,“下河杨桃”年产值达到1.4亿元。

自2022年获批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以来,云霄县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地理标志食品(食用农产品)培育和产业升级。目前,已推动建设云霄枇杷、下河杨桃、马铺淮山等8个标准化示范园,建成核心产区约16.5万亩,总产值约24亿元。2025年4月21日,云霄县《畅通金融服务渠道,赋能云霄县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第一批示范区典型案例并在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做经验交流。
云霄县持续推进“一品一码”体系建设,已有99家地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福建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同时积极开发“地标餐”,联合餐饮企业推出枇杷宴、泥蚶宴等特色菜品,并引进龙头企业生产枇杷膏、枇杷干、杨桃干、老金枣、淮山面等地标食品,深挖地标产品价值。
在漳州这座“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正谱写着新时代的篇章。从夜市升腾的烟火到地标产品的丰收,从“一户一码”的精准监管到“候市通”的智慧服务,从监管到经营主体食安意识,处处都展现出‘鲜’的一面”!漳州的食安实践,犹如闽南人泡茶待客的诚意——既讲究传统工艺的坚守,又追求与时俱进的创新。这份诚意,正通过每一道安全可追溯的美食,传递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