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仁者寿 ——喜读傅维康先生新著《食物记》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者简介:王有朋(1952.9—),研究馆员,原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馆长、文献编辑室主任。

仁者寿 ——喜读傅维康先生新著《食物记》

3月初,妻樊建开对我说:傅维康老师将要回上海了,3天后,收到了蒋梅先主任医师转来傅老师的新著《食物记》,十分欣喜。4月9日,妻看到同学蒋梅先发来的消息,说傅老师昨天已到上海,“这次他以九十五高龄乘飞机独自飞回上海,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俩念叨着”九十五高龄,独自乘飞机回沪“,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与傅老师相处的过往。

蒋梅先与樊建开是77级上海中医学院(今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的学生,她们进校后所接受的第一堂课,就是傅维康老师给她们讲授的《中国医学史》。傅老师的学识、为人,深深感染了她们,以至毕业后至今四十二年仍一直保持着联系,而我也因此认识了傅老师。我退休前一直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工作,傅老师是《辞海》医史学科的作者,又因著述查阅资料,常来我们图书馆,于是更稔熟了,并得以窥见傅老师对学术专研的韧劲。傅老师要年长我二十多岁,但与他相处如沐春风。他谈吐儒雅,言语平实中又时不时会冒出机趣。2009年,经他推荐,我担任责任编辑影印出版了著名医史学家王吉民、伍连德所著英文版《中国医史》,并得惠赐转录他刚发表的《王吉民和中国首家医史博物馆的创办》《中国近代杰出的医学家——伍连德博士》两篇介绍作者的文章,刊于书前,具有点睛之妙。傅老师退休后与他老爱人上海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育家洪腾先生跟随女儿移居美国多年,但每有到美国去的学生、朋友,两老都会热情接待。记得2006年我去美国参加学术会议,路过洛杉矶,住在他们家,洪老师七十多岁高龄了,还能亲自开车,当时我很羡慕两老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可相较于今年九十五高龄的傅维康老师,这次从洛杉矶独自乘飞机回上海,我衷心信服于孔老夫子所言”仁者寿“。

傅老师是我国中国医学史研究领域的前辈,领衔主编过《中国医学史》《针灸推拿学史》《中药学史》等多种医学院校教材,所著《中国针灸史话》《中国医药历史漫话》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曾受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高等学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等,但他淡泊名利,年过古稀,虽居美国,却潜心于医学史及诸多食物的研究著述,孜孜以求,胸怀仁德,这不正是仁者长寿的科学逻辑吗!

傅老师以食材为主题撰文介绍由来已久,文章短小精悍,一物一议,深得《健康报》《新民晚报》《家庭用药》等报刊读者的喜爱,建开至今还保留着他早期撰写的文章剪报。2016年,傅老师曾汇集多年文章出版《民以食为天——百种食物漫话》一书,而这次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11月最新出版的《食物记》可谓集大成之作,全书34.5万字,分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坚果干果、水产、肉类及乳制品、调味香料、饮品8个部分,介绍了计 120种食物。文章根据食物特性,寻根溯源,旁征博引,从食用价值、服用禁忌,以及民间习俗,一一道来,被傅老师自谦戏称的“豆腐干”文章,集腋成裘,蔚成大观,堪称食物百科全书。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营养、食品安全的当下,此书或会成为家庭书架的食用宝典。新著设计精美,蕴含丰富,开篇多摘引历代名人诗赋,文中配以选录于《本草品汇精要》《植物名实图考》《本草图谱》以及古今绘画的彩色植物图录,给人以绚烂直观的形象,浸润字里行间浓厚的文化气息更令人爱不释手。这次出版,傅老师对前已刊出过的文章几乎都作了仔细的修订与润色,用作者的话说,“所收载文章力求具有一定知识性、可读性,尽可能顾及实用性、趣味性。”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作者对撰文“四性”的主导下,文章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提升。建开收藏的傅老师2019年9月6日发表于《健康报》的《以“姜到老愈辣”明志的最早记载》一文,全文六百余字,考证最早以“姜到老愈辣”明志的史实见于《宋史•晏敦复传》。南宋大臣晏敦复面对秦桧说客慷慨陈辞:“吾终不为身计误国家,况吾姜、桂之性,到老辣。”《食物记•姜》一千九百余字,除含有上文考据内容外,新著又从文字学角度解析姜字,并历数姜的食用、药用价值以及相关文坛掌故,读来“四性“皆有。文章结尾说:姜还是老的辣“不仅用于表示人的忠贞情操,还被引申用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刚毅性格、深厚学识、卓越才能、优秀成就、丰富经验”,于是我想,这比喻于傅维康先生也是最恰当不过的。

文章老辣,精神矍铄的傅老师回沪数日,拜访者络绎不绝,见到已近期颐之年的老人仍步履稳健,记忆清晰,与大家谈笑风生,不由得衷心佩服。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健康老人的标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