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打好融合发展牌 走稳振兴致富路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同安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提速,有农业“芯片”之称的种子种苗产业是同安的特色与优势。图为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通讯员夏海滨 摄)

本报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郑素描 杨心亮 余雪燕

乡村,是最深的根,也是最宽的路。

这是一片正在崛起闽南“种业硅谷”的沃土,众多台农跨越海峡前来编织“田园梦”;这是土特产焕发新活力的热土,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从小乡村走向全国市场;这是吸引四海游客纷至沓来的乡土,接连不断的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释放着农文体旅融合魅力……当下,作为厦门“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同安区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核,铺展开一幅既有“颜值”更有“产值”的乡村画卷。

今年来,同安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经济发展再提质”“城市管理再提升”“基层治理再提效”“工作落实再提标”活动,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奋力开创同安乡村振兴新局面。今天,本报联合中共同安区委宣传部推出“奋力拼搏展作为 富美同安争先锋”系列报道第三期,聚焦同安“抓三农、促振兴”的动人实践。

改革驱动 现代农业激发动能

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同安多了两个重磅标签: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今年,同安区跻身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改革”二字当头。该区以莲花镇、汀溪镇10个集中连片行政村作为核心区,以稻、菜、花、果、茶等五大特色产业为基底,突出打造“数字同安、智慧同安”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已策划生成试点项目21个,总投资6.9亿元。

作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同安以五显镇为核心覆盖全区,以种子种苗为主导产业,引导海峡两岸种子种苗企业强强合作,推动联合育种攻关和商业化育种,迎接广大台胞共同编织“田园梦”,彰显了同安在服务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前沿地位与独特优势。

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同安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提速,有农业“芯片”之称的种子种苗产业更是同安的特色与优势。作为全省唯一以“种子种苗”为方向的产业园,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300多个、台湾先进种植养殖技术50多项,特色种子种苗年贸易额近2亿元,形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种子种苗集散中心。

同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着力打造闽台种业“硅谷”,积极实践探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坚定走好同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以旅兴农 打响品牌引客下乡

依山而兴、向海而荣,同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打开了一个个农文体旅融合新场景。

上周末,2025年同安“环东风情季”系列活动如约而至,开启一场为期两个月的夏日文旅盛宴。作为系列活动重头戏,渔村生活节将陆续走进潘涂、浦头、后田、丙洲等滨海渔村,带领市民游客共同尝海味、喝啤酒、听音乐,深度体验厦门渔村风情。

这是同安“环东风情季”连续举办的第三年,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每年在暑期为我们吸引来非常多人流量,直接带动了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西柯街道宣传干事陈倩倩表示,在“环东风情季”的引领下,辖区美食浦头土龙汤、丙洲煎蟹进一步打开了知名度,成为引客下乡的法宝。

让养在深闺的“宝藏乡村”走入聚光灯,是同安始终瞄准的方向。3月初,UTMB越野赛落地同安,近5000名海内外选手沿着越野赛道打卡同安北部山区最秀美的山水风景;5月初,厦门“同安古城杯”龙舟邀请赛在东西溪开赛,不仅带来数万人次观赛,还吸引人流走进同安古城及周边村庄……细数今年同安文旅大事,“赛事经济”成为关键词,同安乡村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同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节聚势、以赛引流、以旅兴农,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是当下同安文旅市场的重要趋势,乡村旅游更是区域文旅产业中不容忽视的增长点。通过持续打响“稻香上陵”“乡水隘头”“花漾古坑”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品牌,同安区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41%、12.41%。

为了持续激发乡村文旅活力,同安区2025年“厦乡趣”系列农文旅活动近期正式启动,有效整合山、海、城文旅资源,以30余场重点活动构建“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亮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进一步探索引客下乡的同安经验。

助农出圈 “一村一品”串联成链

同安,把人气引入乡村,更把农产品送向市场。

眼下,正值“褒美进士芋”的黄金生长期。在汀溪镇褒美村约300亩芋田里,宽大翠绿的芋叶如波浪翻涌,泥土深处正孕育着芋头“宝宝”。去年,“褒美进士芋”成为厦门近10年来的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种因褒美村曾出武进士而得名的芋头名声大噪,成为市场宠儿。

在厦门已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同安特产占全市总量八成。其中的“同安凤梨穗”是当地响当当的龙眼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区龙眼的80%,年产值超3亿元,去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我市三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均来自同安,另两个是“同安梅山猪”和“同安水果玉米”。

品种繁多的优质农产品,是同安品牌农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多年来,同安区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壮大蔬菜、水果、高山茶叶、花卉苗木及种子种苗等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培育2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不乏国家级示范村。

面对农特优产品“小、散、多”困境,同安区打造“同民安”区域公共品牌,与同安各村居的“一村一品”商标形成母子品牌,由国企统一运营管理,逐步构建产销一体服务体系,区域规模优势渐渐形成。同安城建公司副总经理赵沛琦介绍,“同民安”品牌秉持“让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增收”的初心,有效融合野茶啤、水果玉米等特色产品,推动“一村一品”规范化、品牌化运营。

这条从乡村延伸而出的产业链,成为同安区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的缩影。5月底,2025年福建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龙岩市上杭县召开,同安区作为厦门唯一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可以说,厦门乡村振兴工作,同安是“主力军”,也是“样板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