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帝景苑热销,是偶然爆红,还是必然登顶?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最近,厦门楼市圈的朋友圈里,最藏不住的消息,莫过于帝景苑又卖出去了几套。

中介朋友圈的截图,晒喜报,炫耀业绩,甚至业主的产证都吸引吃瓜群众的目光。

不是卖得好,而是好到令人“震惊”。

在很多人眼里,帝景苑总价3500万起,这年头还能热销,简直是“楼市奇观”。

但是,真的是奇观吗?

我想说,这是正常不过现象。甚至,是趋势。

楼市的“冰”与“火”:你看到的是低迷,我看到的是分化

很多人说现在楼市低迷,其实真正的情况是:分化。

产品在分化,市场在分化,连购房者的思想都在分化。

一边是刚需市场“拼刺刀”,中介卷到脚底板,客户砍到血流不止;

另一边,豪宅市场成交火热,一签就是几千万,付款速度比买车还爽快。

厦门不是特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全国一线核心城市,豪宅热销已成新常态。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关于楼市,北京早已明确指出,高品质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轨并行——这背后透露的信号很清晰:

该保障的要保障,该拔尖的必须拔尖。

老百姓要的是性价比,富人追求的是质价比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两类人群看问题的角度根本不同。

普通购房者看的是价格是否“划算”,性价比要极致,总想抄底,说白了是没钱,预算不够;

富裕阶层看的是资产配置的逻辑,质价比更重要:只要东西足够好,价格合理即可。富豪要产品绝对的好,升级的。价格太便宜反而让他们感觉便宜的不是好货。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甚至中产家庭在做一件事情:

卖掉不涨价的老破小,把钱腾出来买真正稀缺的资产,占据稀有地段景观而盖的好房子。

厦门的真空:好产品曾经没有,直到四代宅出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厦门豪宅市场其实是空心的。

岛内核心位置好但产品老,产品新但新开发区地段弱,供应量这水很深。

直到第四代住宅的出现,这种困局才被打破。

一个宸启瑞湖,一个天樾云颂,还有一个帝景苑。

我们可以说,牧丹虽好,也需绿叶扶持。

但说句实话——如果说宸启和天樾是标志性的进步,那帝景苑就是一骑绝尘的终点。

因为帝景苑,根本不止是四代宅,它是超四代住宅的开创者。

帝景苑不是潮流,是终点

别人主打层高、铝板、阳台,帝景苑早就做到。

别人还在讲“2梯2户”时,它已经实现“3梯1户”;

别人开始设计60㎡阳台,它早就有90㎡巨幕阳台,无墙无柱,真正的私人定制住宅;

别人开始强调“地下会所”,它直接造了每一栋楼独享的天际会所,站在云端看城市;

别人刚刚意识到“圈层重要”,却又矛盾的大小户型共用同一个会所,

这就是差距。

更重要的是,以前别墅之所以好,是因为技术做不到。

现在有了钢结构、CFT工艺、无柱空间、抗震性能,让四代宅成为终极换房目标。

今天你不买,明天你会买。你不买,你儿子也会买。

真正的富人烦恼,是如何传承

在很多富人眼中,最好的投资不是翻倍,而是可以传给下一代。

而帝景苑,恰好解决了这件事:

  • 传得下去的户型(无墙无柱,几代人生活可以不断调整)
  • 传得下去的结构(钢骨钢筋,设计寿命百年以上)
  • 传得下去的圈层(不是房子保值,是邻居稀缺)
  • 传得下去的地段与景观(湖海山城岛园全景)

最贵的不是现在贵,而是未来再无复制的可能。

写在最后:富人投票,群众吃瓜

过去三个月,厦门市场迎来豪宅集体发声。

媒体热炒,项目集中亮相,确实刺激了一批观望已久的厦门、福建富人。

帝景苑的热销,不是爆红,而是提前登顶。

它回应了市场的各种传闻,传闻产证办不出来,质疑房子卖不动,甚至小区外的草长太高,吃瓜群众也觉得是帝景苑的错。而当这些富豪以三五千万的真金白银投下信任一票,帝景苑验证了自己的价值。

厦门楼市的分化,不止发生在价格,更发生在认知上。

而这个时代,最不能缺的,是认知上的及时更新。

你说这是奇观,但这或许只是起点,因为随着岛内更多的第四代宅面世,市场缺的不只是竞争,而且进步,升级。             

作者:阿田木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