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润闽商 赋能新图景

综合
关注6月18日,第八届世界闽商大会在福州盛大启幕。1600多位海内外闽商代表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汇聚智慧力量、同心奋勇争先。作为福建引以为傲的“金色名片”,广大闽商正展现出蓬勃生机。
服务闽商,工行担当。福建工行充分发挥服务实体主力军作用,紧扣民营企业发展脉搏,致力于激发其活力与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向高向新攀登。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2200亿元,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科创雨露,润泽创新沃土
2025年5月28日,由福建工行主办的福州都市圈民营科创客群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在福州成功举行,这也是“工银科创伙伴行”在福建区域的首场活动。
“感谢工行为我们科创企业搭建了这样的合作交流平台。”一位福州民营企业家在活动现场表示,通过共同探讨金融服务民营科创新路径,将有力助推福州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圈。
福建工行深刻把握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要部署的战略方向,精准对接福州市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五链”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
科技型企业是促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急”的痛点,工行福州分行主动对接福建省专项贴息政策,通过“政策宣讲专班+定制化融资方案”组合拳,确保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年化1%的财政贴息红利。
“专精特新”某企业便是受益者之一。从需求对接到放款,工行仅用3天便为其提供了500万元贷款,执行利率低至2.10%,直接节约融资成本5万元,有效助力企业破解核心技术瓶颈、加速技术成果转换。
福建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始终把支持国家产业升级、科技自立自强摆在首要突出位置,将立足福州科创走廊建设,构建覆盖民营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多链赋能福州都市圈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水。
搭建平台 汇聚闽商智慧
走进位于泉州西街的“闽商会客厅”,映入眼帘的是创新采取动静结合的“会客厅”布置风格,嘉宾一对一、面对面的会客式自由交流环境让人耳目一新,更为巧妙的是将闽商“爱拼敢赢”的奋斗精神与泉州世遗之城的独特魅力相融合。
“这场闽商会客厅活动干货满满,不仅深入了解了法税与信托知识,也结识了不少同行的朋友。”泉州一位民营企业家吴总高兴地说道,“深切感受到了工行服务民营企业家的温度。”
闽商以“开放、拓展、爱拼”的精神而闻名,其“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劲,向世界镌刻着奋进的足迹,是新福建发展的特色、活力和优势。为进一步赋能闽商闽企,福建工行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打造“闽商会客厅”特色场景,旨在为闽商客户提供一个集商机孕育、银企互联、思想交流和优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化平台,搭建起企业家间合作共赢的桥梁。
与传统银行网点大不相同,“闽商会客厅”拥有独立的物理空间,在时间上打破营业时间的限制,在空间上融合商务洽谈、引流推介及品质服务等功能,为闽商客户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该行依托会客厅,定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银企对接活动,为小微企业主解读金融政策、提供融资方案咨询,助力闽商客户“融资”“融智”,实现从“单点服务”到“生态共赢”的跨越发展,全方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深耕特色 浇灌小微“繁花”
眼下,漳州诏安梅岭镇牡蛎进入生长旺季。浮球在一望无际的海上有节奏地浮动,传递着丰收的讯息。诏安是福建省最集中的牡蛎养殖区,有“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的美誉。
“每年这个时候,工行的服务团队就会主动上门,及时满足我们的资金需求。”牡蛎养殖户老张感慨地说。
围绕漳州特色产业及客群特点,福建工行开发特色场景和产品,先后推出“南靖土楼民宿贷”“诏安牡蛎养殖贷”“漳浦河豚贷”“东山鲍鱼贷”“平和蜜柚贷”等十余种区域特色普惠贷款,并实现全省系统多个首笔业务落地,促进信贷资源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在支持特色产业的同时,福建工行也着力推动漳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立足漳州“9+5”产业体系和“三头六臂”支柱产业发展建设,锚定传统制造业“扩大产能、转型升级、存量盘活”需求,积极支持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设备更新升级、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其项目配套融资支持,并成功发放全省系统首笔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贷款,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从制造到智造,从小微到龙头,福建工行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创新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深耕八闽热土,与广大闽商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携手绘就福建民营经济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壮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