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惊现北宋杨家将祖庙 “一日天子”忠义精神跨越海峡

综合
关注
在福建漳州高新区东墘社的现代楼宇间,一座飞檐如翼的古建筑——清元堂静立千年。
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庙宇,近日经文物部门深入考证,被确认为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北宋遗珍,更揭开了一段横亘海峡两岸的忠义文化根脉。

清元堂主祀的“大使爷”神像,其帝王规格的冠冕龙袍在闽南民间信仰中极为罕见。经专家溯源,其原型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杨家将)长子杨泰(大郎)。公元986年“双龙会”之役中,杨大郎因容貌酷似宋太宗,慨然代帝赴险,于金沙滩射杀辽帝后壮烈殉国,被后世尊为“一日天子”,其舍身取义的忠勇精神光照千秋。
建筑遗存印证千年传承,两岸同源彰显文化价值

漳州市文博专家鉴定揭示,清元堂的石柱础、斗拱等关键构件呈现典型宋代特征,其大殿“抬樑式”樑架更与北宋官修《营造法式》规制高度吻合,有力佐证了庙宇近千年的历史传承。尤为珍贵的是,庙内同时配祀开闽三王,形成“家庙文化与英烈崇拜”相融合的独特模式,在福建民俗研究中堪称孤例。
祖庙地位凸显,保护刻不容缓


这座千年古庙的文化价值远超一隅之地。据原漳州市文管办主任、文博研究员杨丽华强调,清元堂为台湾数十家供奉杨家将庙宇的共同祖庭,是两岸血脉相连、精神相通的重要历史见证。
在闽南潮湿气候下,能存留宋代木构古建堪称奇迹。然而目前清元堂尚未纳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规划,其屋顶渗漏、木构件虫蛀等问题亟待专业介入与抢救性保护。
呼吁,应把握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契机,将其尽快纳入更高级别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施科学修缮。
清元堂斑驳的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忠勇爱国的核心精神,更是串联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文化记忆的宝贵纽带。
对这一千年古迹的及时保护与深入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为两岸同胞共同守护中华文化根脉、增进民族认同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