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往事如烟,旧梦如歌 ——我刻骨铭心的 1976 年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吕 祥 松

1976 年,南京古城的冬天显得特别冷。在北风的呼号声里,人们隐忍的愤怒情绪像火山岩浆一样,在紫金山下悄悄涌动着……。

1976 年 1 月 8 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了我们。总理的去世,“四人帮”的卑劣表演,使人民极度不满的情绪有了一个宣泄口。3月30日前后,南京鼓楼、新街口等处贴出了“打倒张春桥!”“打倒姚文元!”“打倒王洪文!”等大幅标语,这就是比北京“天安门事件”爆发的更早的“南京事件”。当时,我是南京华东工程学院(现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三系74-321 班的一名学生,学院组织大家到南京雨花台悼念周总理,回来后,学院广播电台向我约稿,我把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对“四人帮”的憎恨全部倾注笔尖,满怀激情一气呵成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不朽的纪念》,署名“益公木”(寓意“一松”)。《不朽的纪念》在学院广播电台播出后,即在学院内激起强烈反响,大家互相传抄。后来不知道(至今我仍然不知道)是谁把它写成大字报,张贴在人流如潮的

南京鼓楼、新街口。

不久,“南京事件”遭到“四人帮”的镇压。南京鼓楼、新街口贴出“彭冲、许家屯包庇华东工程学院吕祥松等一小撮反革命分子罪该万死!”的大幅标语,我也被隔离审查。江苏省公安厅还来了两位人员,专门对我进行审问。主要审问如下内容:公安问:“你文章中的‘白玉’指什么人?”

我答:“周总理!”

公安问:“‘苍蝇’指什么人?”

我答:“阶级敌人!”

公安问:“你对党中央不满!”

我答:“我没有对党中央不满!“

公安问:“那你对关于周总理逝世后治丧方式不满?”

我答:“是的!”

公安问:“那就是对中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不满?”

我答:“是的!”

最后,以“对党中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不满”的结论,让我签字画押。现在回想起来,那两位工作人员审问我的态度,不仅没有敌视粗暴,反而是温和尊重的。再后来我从学院领导那儿知道,华东工程学院向江苏省委汇报时,对我是极力美言保护的。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彭冲的表态是:“学生嘛,认识问题……”正是有了许多人的保护,使我免了一场牢狱之灾。

1976 年 10 月“四人帮”粉碎后,南京华东工程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蒋金怀将我接回学院。接着学院授予我二等功荣誉,并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在庆功会上我讲了些什么,现在已经印象模糊了。但有一句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在汹涌澎湃的反‘四人帮’的浪潮中,我不过是一朵小小的小小的浪花!”

此事载入《华东工学院院史》:

 

1979 年 3 月 4 日,《新华日报》在第三版全文刊登《不朽的纪念》,

并加了编者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