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八项权利手中握,钱袋安全有保障

综合
关注在日常金融消费活动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否遭遇过被推销时糊里糊涂买了产品?或是个人信息被随意泄露却投诉无门?这些看似“小事”的经历,其实都和金融消费者权益息息相关。2022年,《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的八项基本权利,覆盖从知情、选择、安全到投诉的全流程。解锁八项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密码”,为自己的每一笔金融交易保驾护航!
知情权
[释义]消费者有权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性质、风险、收费、合同条款等信息,金融机构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说明。
[案例]销售人员宣称“重疾确诊即赔”,隐瞒条款中具体疾病类型要求;将保险产品包装成“年化收益X%理财产品”,且未提及退保损失。
[风险提示]
√重点阅读免责条款、保障范围、退保规则。
√明确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区别于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
自主选择权
[释义]消费者有权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自主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不受金融机构或销售人员的强制推销或搭售。
[案例]保险公司将两款产品强制搭售,要求必须同时购买;未经消费者同意默认勾选“自动续保”,从银行卡扣取高额保费。
[风险提示]
√立足个人需求及经济能力选择保险产品,拒绝盲听盲信。
√对捆绑销售说“不”,拒绝未告知的扣费项目。
公平交易权
[释义]金融公司不得设立不公平的交易条件或加重消费者责任。
[案例]保险产品条款约定“既往症一律不赔”,但未明确定义范围;
小额理赔故意拖延,要求消费者多次补充非必要材料。
[风险提示]
√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充分了解自身能享有的权利。
√留存沟通记录,对无理拒赔或拖延可投诉维权。
依法求偿权
[释义]出险后消费者有权按合同约定申请理赔,保险公司需及时处理。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通过投诉或诉讼等合法途径获得赔偿或补偿。
[案例]消费者在投诉过程中遇到保险公司处理不积极、态度恶劣,甚至推诿责任;保险公司未按保单约定履行赔付义务,如未按时支付理赔金或未按条款全额赔付。
[风险提示]
√理性维权,拒绝“代理退保”黑灰产。
√留存关键证据,夯实维权基础。
财产安全权
[释义]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时,有权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财产安全。
[案例]消费者保费资金被挪用、侵占甚至卷款跑路,消费者未获得有效保单保障且资金损失;以高收益为诱饵,误导消费者将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购买成保险。
[风险提示]
√坚决拒绝任何要求转账至个人账户、不明第三方账户的要求。
√透彻理解核心条款,警惕口头承诺。
受教育权
[释义]金融消费者享有接受金融教育、获得金融知识的权利。
[案例]某保险公司没有积极组织金融知识的普及活动,工作人员对于消费者的业务咨询、保险知识答疑也敷衍了事。
[风险提示]
√面对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多多关注,主动参与,提升消保意识。
√若消费者发现自身受教育权遭受侵害时,可通过金融机构反映诉求。受尊重权
[释义]在金融活动中,金融消费者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等得到尊重的权利。
[案例]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差别对待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风险提示]
√金融消费者遇到性别、年龄、民族风俗等各方面特殊困难,可向金融机构反馈并寻求帮助。
√对歧视性对待,保留证据并投诉。
信息安全权
[释义]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泄露或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
[案例]某保险公司在未获得金融消费者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内部员工倒卖客户联系方式,导致诈骗电话激增。
[风险提示]
√消费者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要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
√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不随意在各类线上线下渠道留下个人敏感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