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在城市里给鸟儿一方“自留地”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厦门高楼林立的市区,特意保留了一片仅3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只为让“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在此安家繁衍。2005年,厦门五缘湾启动综合整治工程,湾内有一片土地原计划作为建设用地。厦门市政府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后,及时调整了五缘湾片区的开发利用规划,坚持保留湾内89公顷的原生湿地。

栗喉蜂虎的栖息地正位于这片湿地中。当时,包括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在内的许多业内人士都积极呼吁保护。2011年,厦门市政府划定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其中五缘湾湿地片区37公顷为觅食地、城区3公顷为繁殖地。

“自保护区成立以来,一直有栗喉蜂虎在此繁衍,十分难得。”彭志伟说。2021年栗喉蜂虎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厦门正是栗喉蜂虎在全球纬度最北的繁殖、栖息地。

多年来,栗喉蜂虎的迁徙牵动着厦门市民的心。“它们在厦门出生,飞越南洋,往返路程艰辛,我们一直都很牵挂。”彭志伟说,每到迁徙季节,厦门的鸟友会和台湾、深圳、汕头、海南等地的鸟友互通消息,“栗喉蜂虎到你们那儿没有?”

自然科普组织“蜂鸟自然”创始人范洪敏在野外观鸟时始终保持谨慎:“我在野外连一只虫子都不会惊动,因为它可能是某种鸟的食物。”

在中国科学院攻读鸟类生态学硕士学位期间,范洪敏看到一些鸟类栖息地消失的景象。她放弃读博,专注于在北京开展青少年自然教育。“未来是青少年的,要让他们喜欢上自然。”范洪敏在观鸟科普帖子里写道。

今年6月初,范洪敏为孩子们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年中总结观鸟赛。比赛明确要求不得靠近或影响鸟类,还增设两个计分项目:鸟类行为记录条数,以及是否记录到幼鸟。

“我不希望孩子们沉迷于‘加新’(指发现新品类的鸟)的即时满足,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从生态学视角关注并了解环境和鸟类。”范洪敏说。

她期待,当未来交到孩子们手中时,他们能成为这样的人——发自内心热爱自然,并且在做出每一个决定、每一次行动前,都会先思考:这会不会影响到鸟儿和环境?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