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态市民!10头中华白海豚今天上午被授予“厦门生态市民”称号

综合
关注
“大白”(编号XM-A004)带着海豚宝宝跃出水面。

“大皮”(编号XM-J024)

“乐宝”(编号XM-J029)

“乐宝妈妈”(编号XM-A007)

“好朋友”(编号XM-A008、编号XM-A024)

“白癜风”(编号XM-A056)

“小刘”(编号XM-A003)

“大刘”(编号XM-A033)

“豚坚强”(编号XM-A021) 本组图 雍李明 摄
本报讯(记者 林依文 林润)爱遛娃的“大白”、搁浅后被成功救治的“乐宝”……在许多厦门人眼里,中华白海豚不仅是海洋里的精灵,更是亲切的“家人”。今天上午,10头中华白海豚被授予“厦门生态市民”称号,这也是我市首批“生态市民”。
上午,2025年“8·15”全国生态日暨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5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现场一一介绍了首批“厦门生态市民”的故事。
在碧波荡漾的厦门湾,中华白海豚逐浪嬉戏的身影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鲜活符号。这10头中华白海豚是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从众多长期活跃在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中挑选出来的。其中,高龄妈妈“大白”常常带着宝宝在海里畅游,一白一黑的身影曾在网络上爆火;断奶不久的“乐宝”搁浅获救后,在厦门西海域被放生,创造了福建首次成功救助搁浅中华白海豚的纪录。
“中华白海豚是厦门人心中的‘家人’,赋予它们‘市民’的地位,让自然生命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尊严。”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苏顺昌表示,授予这10头中华白海豚“厦门生态市民”称号,彰显了厦门对“海上国宝”的守护决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从2009年起,厦门就不断收集整理观测到的中华白海豚的信息,包括外形特征、活动线路、性格喜好等,为每一头中华白海豚建立独立档案。下一步,我市将以故事加科普的形式,带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生态市民”。
多年来,厦门着力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成功经验,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保护治理大格局,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使经济特区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进,为中华白海豚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立法与保护区建设,到科技赋能救护,再到白海豚种群恢复,如今,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结构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也较为合理,在厦门海域经常能观测到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场景。
中华白海豚跃动的身影,已成为厦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注脚。从“海上精灵”到“生态市民”,中华白海豚的身份之变,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来源: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