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新创业资源深度融合!

综合
关注厦门的创新创业之火又一次被点燃
8月23日
第七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
厦门赛区决赛圆满举行
24个入围决赛的硬科技项目同场竞技
最终
“心衰有源器械研发开放平台”
“基于多肽递送技术的
皮肤药物和医美成分开发”
“分散型微针及其关联技术的
研究和转化应用”等7个项目获奖
获得直通10月1日在天津举办的
大赛总决赛资格

作为天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自2019年举办首届赛事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大赛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市,累计吸引超千个硬科技项目参赛,撬动各类融资超50亿元,成为国内高校创新创业领域的标杆赛事。本届大赛共设四个赛区,包括天津赛区、合肥赛区、宁波赛区以及厦门赛区。
厦门赛区决赛由天津大学、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校友总会、北洋海棠基金主办,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北洋)大学厦门校友会共同承办,厦门北洋海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大学科技园合作执行。
这也是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首次落地厦门,旨在凝聚天津大学校友及师生的科技创新力量,深化天津大学与厦门校地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新创业资源深度融合,助力厦门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决赛现场,厦门火炬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推介了厦门市和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政策,向校友、企业家、投资人抛出合作“橄榄枝”,诚邀各方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第七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区决赛现场。
当前,厦门正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通过完善“企业和高校‘共同出题’、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协同发力,高新园区承接落地”的创新体系,厦门着力打通从技术策源到成果转化、从创新赋能到产业孵化的创新链条,推动更多硬科技项目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成为科技的集聚地、创新的孵化器,以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契机,成立“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公司”,全力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落地,建立“平台+高校+企业”合作机制,形成了以人才智力为支撑、转移转化平台为载体、科创耐心资本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助力高校优质科技成果来厦顺利落地,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前沿产业项目同场竞技
厦门赛区决赛以“线上+线下”路演的形式进行,24个参赛项目代表依次登场介绍。台下,由企业家、投资人组成的专业评审团,围绕技术亮点、市场潜力、商业模式等维度,为项目综合打分。
投资人表示,入围决赛的项目主要来自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前沿产业领域,不仅突破关键技术难题,而且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戴上轻巧的可穿戴设备,就能实时捕捉脑电波信号,构建专属心智模型——这项看似“读心术”的高科技,正是由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北洋瑞恒推出的“脑康智环”可穿戴脑机共融心智健康守护平台。该项目一经亮相,吸引多位投资人关注。北洋瑞恒研发实验室负责人汪静嫒介绍,公司核心团队深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多年,相关产品可应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筛查与干预,打造美业行业疗愈空间等多个领域。
-
天津大学校友企业艾科夫则带来一款“神奇”的材料——“硅碳负极用多孔碳树脂材料”。艾科夫首席科学家王仁远介绍,这种材料主要应用于锂电池中,可满足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锂电池的迫切需求。
艾科夫首席科学家
陈光辉
我们走的是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公司采用改性不饱和树脂作为前驱体制备材料,不仅工艺路径独特,更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坚实基础。
依托股东方28万吨不饱和树脂的产能优势,艾科夫已成功将技术转化为量产能力。目前公司已落户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产品供应国内头部电池企业。

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深度赋能
这场赛事,不仅为创业者搭建了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而且为投资者和产业界提供了发掘高潜力科创项目的窗口。
北洋海棠基金发起合伙人、天大科技园总经理何勇军表示,北洋海棠基金与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互为支撑——大赛为北洋海棠基金源源不断输送优质项目,而北洋海棠基金则为项目提供资本赋能。
作为大赛主办方之一,北洋海棠基金是以天津大学天津校友企业家为主,联合其他校友企业家共同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
截至目前,该基金直投参赛项目15个,投资金额达1.5亿元,带动联动投资20亿元,培育出了投后111亿元总估值的硬科技参赛项目军团,云遥宇航、航天驭星、玻色量子等明星项目更是已跻身行业前列。
北洋海棠基金发起合伙人、天大科技园总经理
何勇军
创业是一场长跑。大赛仅是评价体系之一,我们在办好大赛的同时,还注重赛前互动、后续资源链接与服务,希望为参赛项目提供全周期的深度赋能。
大赛持续聚焦高科技赛道,推动资本、资源、人才的有效对接,助力优质项目加速成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天大力量”。
深化校地合作
共谱发展新篇
依托大赛平台,厦门火炬高新区与天津大学深化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谱校地合作新篇章。
大赛现场,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签署合作协议,将携手共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支持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共同开展技术经纪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养。

此外,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公司、厦门北洋海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厦门高新科创天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洋海棠基金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促进天津大学优质科技成果在厦门转移转化、促成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北洋海棠基金合作,共同开展高科技早期项目投资和支持校友创新创业。
背景
大赛缘何在厦举办?
“每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的分赛区设置,都是根据校友参赛情况而定的。近年来,厦门的校友参赛热情高涨。”北洋海棠基金发起合伙人、天大科技园总经理何勇军表示,厦门作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盈趣科技、吉比特等一批优秀的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在此集聚。“我们也希望通过大赛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天津大学与厦门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天津(北洋)大学厦门校友会成立厦门北洋海棠技术服务公司,更好地助力校友服务地方;共建天津大学乡村振兴翔安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天津大学校友企业盈趣科技与厦门市科技局联合设立厦门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启动名校博士厦门科技服务团,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资源……全力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厦门落地转化。
(厦门火炬高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