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片区将崛起一座“田园青年城”

综合
关注
同安区西湖片区效果图。(厦门同安置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供图)
本报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郑素描 苏炳盛
昨日,同安区西湖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厦门跨岛发展战略再添重大实践,对城市更新厦门新范本的探索进入实质阶段。
今年来,同安区西湖片区围绕“田园城市”核心理念,按照整体规划、分期滚动实施的统筹开发思路,创新探索“合作开发经营+配套项目”开发模式,始终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加快西湖片区城市更新步伐。
正式破土动工
从蓝图逐步走向现实
挖机摆臂,卡车鸣笛,同安区西湖片区城市更新步入“从蓝图走向现实”的新阶段。
作为此次开工的首个子项目,瑶湖路(二环南路-祥盛路)及东侧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费用约3500万元,共含2条城市道路,总长约632.73米。项目建成后,将推动西湖片区周边用地的分期建设与有序发展,满足片区用地需求,并保障市政管网系统的完善。
“西湖片区区位特殊,未来有望打造厦门城市新封面。”作为建设单位,厦门同安置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玮超介绍,西湖片区位于厦门北部城市组团几何中心,南北连接同安老城和同安滨海新城,东西辐射同安工业集中区和同翔高新城。
展开来看,西湖片区规划面积1315.36公顷,东至万亩菜篮子基地,西至同集路,北至环城南路,南至苏颂大道,建设投资估算超百亿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市政道路、公共交通配套设施、水系治理、公共教育配套设施等,建设过程将秉持“取之西湖,用之西湖”的开发思维,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高效推进,致力于打造集“宜居、宜业、宜游”为一体的未来之城。
拥抱国际视野
青春与历史双向奔赴
立足本土,放眼国际,西湖片区正在绘就新时代城市画卷。
今年来,西湖片区开展综合开发概念规划国际竞赛,以“规划国际竞赛+本土活化”模式吸引国内外顶尖设计团队参与设计。经多轮角逐,最终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团队成功中标。
“我们的方案以打造现代田园青年城、厦门北部组团城市副中心、山海中轴线最佳场景展示地为目标,希望打造乐居乐业乐活的闲适创新乐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章琴表示,通过实地调研,广泛征集西湖片区原住民以及周边产业园区职工群体的想法,依托西湖片区特有的文脉、水脉、田脉资源,着重提升环境、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体育运动、医疗、休闲等城市服务功能,打造更吸引年轻人的城市空间,更是打造汇聚创意的新田园城市。
青春活力与历史底蕴双向奔赴,是西湖片区的目标。据西湖片区指挥部介绍,将注重保护和延续同安的历史文脉,将“文化遗产”转化为“生活场景”,塑造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氛围,打造全球闽南人都拥有情感共鸣的“城市会客厅”。
革新开发模式
推动荒地向热土蝶变
3月,出让首期104亩地块;5月,以“EPC+O”模式开启城市更新及配套经营项目公开招标;9月,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开工……当前,西湖片区正迅速推动从“荒地”到“热土”的蝶变。
在这一连串动作的背后,是西湖片区开发模式的革新。西湖片区规划建设采用“片区思维”模式,改变了由各行业部门为业主单位、各自立项、单线推进的传统方式,而是以统一业主、“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整合片区内的地产开发、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产业导入等要素。目前,已由福建建工集团等7家公司组成联合体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EPC+O”模式则将护航项目全生命周期。该模式推动总承包商在传统意义上的设计、采购、施工基础上,包揽项目运营管理任务。也就是说,一个团队既负责把项目“建好”,又负责让它“用好”。
作为厦门城市更新的重要试点,西湖片区开发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区域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西湖片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同步建设、同享发展、同心治理的“三同”模式,通过政府统筹资源、企业高效建设、居民共享成果,加速实现“田园城市、宜居典范”的美好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