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之间见真章,中西合璧护“肠”安

综合
关注
当 3D 腹腔镜放大十倍,血管与神经纤毫毕现;当艾草的温热与腹腔镜的冷光同处一室;当 82 岁的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喝粥、第十天跳起广场舞——这些看似神奇的画面,每天都在厦门市中医院普外科上演。
近日,我院胃肠肿瘤外科专家邱兴烽副院长受邀参加“泛黄河大合唱国际手术演示学术周”,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吴德庆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向军教授连线,现场演示“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该学术周汇集北美洲、欧洲、亚洲共6个国家94家医院参与,影响深远。

邱兴烽副院长(右一)主刀“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
直播画面中,解剖层次清晰,筋膜平面如同标尺;脾曲游离一气呵成,无返工、无停顿。手术仅用常规时间的三分之二便平稳收官,出血量不足 10 毫升。整场高难度左半结肠切除术被呈现为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标准示范”,赢得线上同行一致好评。
从事胃肠外科 25 年,邱兴烽始终将手术视为“毫米级雕刻”:
国内首批开展“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局部复发率降低 38%;
首创“单孔+3D”直肠癌根治术,切口仅 2.5 cm,被誉为“隐形手术”;
三次夺得全国胃癌、肠癌手术视频大赛冠军,业内称其为“华南微创第一刀”。
2024 年,他为合并重度慢阻肺的 82 岁胃癌患者实施“完全腹腔镜胃癌扩大根治术”,出血量<10 mL,术后 24 小时下床,刷新百姓对高龄高危手术认知。
作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腔镜微创重点专科带头人,邱兴烽把艾绒、芒硝、针灸引入 ERAS(快速康复)路径:术前艾灸关元、气海,减少应激;术后中药灌肠联合芒硝外敷,首次排气时间缩短 16 小时;耳穴压豆止呕,让化疗患者“不再怕吃饭”。西医的刀解决病灶,中医的艾调护元气促康复,加上中药调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中西合璧促久安。
“再精密的算法,也算不出患者紧握医生手时的温度。”邱兴烽常说。团队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李女士“保肛保尊严”,免疫联合放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她跳起弗拉明戈的照片至今贴在医生办公室;护士手绘“肠路”漫画、术后 24 小时床边中医耳穴压豆、72 小时康复打卡出院……技术之外,是触手可及的医者温度。
邱兴烽呼吁:
1、40 岁以上,请把一次胃肠镜写进体检必做清单——早发现、早治疗,90% 早癌可治愈;
2、发现胃肠肿瘤,别急着“开大刀”,先来厦门市中医院评估微创+中西协同方案;
毫米之间,他用刀尖雕刻生命;
中西之间,他以温度守护希望。
厦门市中医院普外科,让肿瘤消失,让生活放大——
“胃”你而来,“肠”伴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