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漳州文旅元素精彩亮相“全球推介会” 闽南文化“多元样本”吸引世界目光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炫彩中国·清新福建”全球推介活动10月12日在北京举行,现场发布世遗探秘之旅、世界茶乡之旅、多彩文化之旅三条“精品入境路线”发布,其中“世遗探秘之旅”将福建土楼·漳州南靖景区作为重要节点之一向全球宾客重点推荐。

“炫彩中国·清新福建”全球推介会专题片中,漳州元素更是接连亮相,成为展示福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窗口:布袋木偶戏灵动传神,东山岛风光旖旎,东山小管滋味诱人,四果汤清凉甜美,歌仔戏韵味悠长,八宝印泥技艺精湛……这些浓缩了漳州自然与人文的符号,共同勾勒出一座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充满烟火气息与活力的城市形象,向世界展示这座闽南古城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漳州抢抓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做深做实文旅融合、做响做亮文旅品牌,让漳州山海之美与人文之韵相生共兴、美美与共。

漫步在漳州古城的石板路上,唐宋子城的千年印记触手可及漳州古城已有近1300年历史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这里保存着唐宋子城格局,还集中了漳州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芗剧、锦歌、蔡福美制鼓、八宝印泥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不仅是游客聚集的景区,更是保存着鲜活生活方式的社区居民在百年老宅中经营着传统手艺,售卖四果汤的小摊前围坐着本地人和游客,构成一幅“活态古城”的生动画卷。

漳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展现了漳州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近年来,漳州市不仅成立了漳州古城保护开发和运营管理专班,还持续抓好漳州古城保护修缮,推动业态培育和人文集聚,累计投入4241亿元用于古城保护提升,先后实施保护工程项目200余个。这种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使漳州古城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其保护经验正向全国推广。

驱车两小时,便从古城来到了南靖土楼。漳州被誉为“土楼王国”,汇集了福建土楼中最大、最高、最奇、最古老、最壮观的土楼,保存有完整土楼1461座,其中世遗土楼23座。以世遗土楼为核心,漳州优化提升南靖云水谣、田螺坑土楼群等主景点,加快推进土楼活化利用,开发大鱼海棠文化IP,打造农耕体验节、夜游云水谣、音乐秀等文旅业态品牌,让游客在方圆天地间,感受客家先民的智慧与匠心,体验客家美食与民俗文化。

沿海南下,东山岛以其独特的海岛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作为福建省第二大岛,东山岛不仅拥有南门湾、马銮湾等天然海滨浴场,还保存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东山关帝庙。

今年6月,关圣文化史迹申遗联席会在漳州东山召开,来自山西运城、河南洛阳、湖北荆州等六市申遗地代表共议关圣文化保护传承与申遗发展新篇。六市政府正式签订了《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标志着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工作进入新阶段。

文化名人资源也在漳州的文旅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展现了漳州的文化底蕴。位于平和县坂仔镇的林语堂故居文化园于今年1月正式开园,新增设的生平展览馆、作品展览馆和文化剧场,系统展示了这位文学大师的成长历程与创作成就。正如林语堂研究专家黄荣才所言:“根在哪里,林语堂的魂就在哪里。”

在刚过去的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漳州凭借“世遗底蕴+闽南风情+非遗活化”的独特优势,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根据游客行为监测与决策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漳州假期入境深度游客量位居全国第七,成为全国入境游最火热的城市之一。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漳州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层思考:如何让世遗资源不只是静态的展示,而是融入现代生活?如何让海岛旅游不只是观光打卡,而是深度的文化体验?如何让古城不只是历史遗迹,而是持续生长的有机体?

对此,漳州坚持把“田园都市、文化名城”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精神内核,着力打造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等五大文旅带,把分散各地的“明珠”串联成色彩斑斓的“项链”,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力争实现“山海交汇、古今交辉、百味交织、文旅交融”的美好蓝图,走出一条具有漳州特色的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6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将于明年4月在漳州举办,随着大会的临近,漳州正紧抓有利“时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文旅体验,用更优质的服务、更新颖的业态、更多元的场景,迎接全球游客。(央视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