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支教日记|陈少妹:在乡村学校的操场上,我听见希望在奔跑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九月的云水谣,溪水绕着古厝缓缓流,桂花香飘进长教平安希望小学时,我带着第一次支教的忐忑踏进校门。直到校领导轻声说“学校缺体育老师,孩子们鲜少上过专业的体育课”,这份忐忑忽然有了方向——我竟成了孩子们的“体育老师”,同时兼着课后辅导的工作。

往后五天,孩子们眼里的热切,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风景。清晨刚进教室,就有小脑袋凑过来问:“老师,今天能上体育课吗?”课间操时间,他们不用我催促,就整整齐齐排好队,小眼神紧紧跟着我。没有专业运动器材,我们就用粉笔画出简易跑道,把旧绳子接起来当跳绳;教跑步姿势时,我做示范,他们跟着摆臂抬腿,有人动作不协调,身边的同学会笑着帮他纠正,没有嘲笑,只有满满的鼓励。

看着他们从跑半圈就喘气,到能跟着跑完一整圈;从玩集体游戏时各自为战,到学会为队友加油、帮同伴补位,那份慢慢生长的活力与团结,像暖流淌过心底。我忽然懂了,体育课堂的珍贵,从不是靠器材堆砌,而是靠孩子们纯粹的热情与彼此的扶持。

课后辅导时,有个小女孩小声问我:“老师,你走了以后,还会有人带我们上体育课吗?”我摸着她的头说“一定会的”,心里却记下了这份期待。离别那天,孩子们拉着我的衣角送我到校门口,有人塞给我一张画,上面是一群小人在跑步,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谢谢体育老师”。

走在云水谣的青石板路上,风里还带着孩子们的笑声,我对体育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只是拉伸筋骨、增强体能,更是在奔跑与协作中,帮孩子种下“团结”与“坚持”的种子。而这份理解,也让我真正读懂中国平安“与希望同行”教育公益的初心——平安公益从来不是简单的物资帮扶,而是为乡村孩子填补教育的空白,让他们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完整的课堂体验,在体育课上释放活力、学会合作。

乡村振兴从不是遥远的口号,它藏在孩子们奔跑的脚步里,藏在每一节被用心对待的课堂里,藏在平安“与希望同行”的每一份坚持里。我相信,这些在云水谣操场上撒过欢、流过汗的孩子,终将带着这份勇气与团结,奔向更广阔的未来;而会有更多人循着“与希望同行”的脚步,把更多“第一次”的美好,带到乡村孩子的身边,让更多乡村操场响起希望奔跑的声音。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