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季“福州,听我说”特别节目 创新演绎“现代闽生活72式”
综合
关注今日,由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州市委讲师团主办的第九季“福州,听我说”艺术作品展演在福州广播电视台1000平米演播厅完成录制。节目以“现代闽生活72式” 为主题,创新性采用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通过“视频展播+艺术作品展演”深度融合模式,将福州的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凝练为一系列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立体呈现有福之州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
福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模式创新:从“线上流量”到“线下体验”,打通传播全链路
据悉,节目围绕 “现代闽生活72式” 这一丰富素材库,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传播生态。线上精心打造12期短视频,从“文化中轴”的厚重到“诗画闽江”的灵动,再到“魅力海滨”的开放,将“现代闽生活72式” 中所蕴含的闽都生活智慧以年轻化语态娓娓道来,全网点击量近百万次。部分展现独特闽生活方式的优质内容,经外宣平台推送至海外,让全球观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感知福州的独特魅力。
线下艺术作品展演则是对 “现代闽生活72式” 进行立体化艺术升华。现场,总导演介绍道:“我们的核心创意在于‘内容的艺术再造’。我们将短视频里的真实人物、动人故事和城市意象,通过舞台戏剧、舞蹈、音乐和数字视觉进行升华,让线上传播的‘广度’与线下体验的‘深度’完美结合,打造了一个可感、可触的‘有福之州’。”
福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内容升华:从“场景再现”到“情感共鸣”,勾勒城市灵魂三部曲
艺术作品展演基于真实故事进行深度创作,节目通过三大篇章层层递进,勾勒出福州的独特气质:
《文化中轴》聚焦非遗新生与古厝守护,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篇章以老中青三代的视角碰撞,展现非遗在当代的活力。
《诗画闽江》撷取生态画卷与市井温情,诠释生态与人文的交响,篇章通过摄影师、鱼丸摊主、老汤客等普通人的日常,串联起传统与创新碰撞、快节奏与慢哲学共存的生活图景。
《魅力海滨》演绎活力探险与跨海情缘,展现本土与世界的拥抱,篇章充满青春活力,通过来自台湾的乡建设计师“阿海”、运动达人“小夏”和本土博主“小滨”的探险之旅,展现了福州海滨的激情与包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特邀在榕生活的乌克兰友人马如参与节目演出。 她在剧中以“茉莉花茶”为纽带,生动讲述了将福州传统茶文化分享给乌克兰亲友的真实故事,展现了福州味道的跨洋传递与中外文化的友好交融,为“现代闽生活72式”增添了浓郁的国际色彩与人文温度。
形式创新:从“传统宣讲”到“情景展演”,实现内容的艺术升华
此次展演实现了从“单向宣讲”到“立体演绎”的跨越式升级,把往季由宣讲员讲述的典型事迹,创造性转化为以情景剧、音乐剧等综合舞台艺术,使宣传内容实现了从“听事迹”到“沉浸式体验”的审美升级。
从“讲述”到“演绎”:关于“三条簪”与“软木画”的非遗介绍,在舞台上转化为潘爷爷、小棠、阿杰三人围绕“守根”与“发芽”的生动对白与戏剧冲突,让深刻道理在情节推进中自然显现。
从“介绍”到“体验”:闽菜师傅的烹饪镜头,变成了充满烟火气的“厨艺斗法”与情感交融。传统的解说词被富有戏剧冲突的剧情取代,使“古早味”与“新创意”的碰撞可感可知。
从“画面”到“氛围”:舞台综合运用表演、灯光与视觉设计,巧妙构建动态情境。当闽江晨雾、老街巷陌、海滨风光作为剧情背景铺陈开来,演员在“画”中演,“画”随剧情走。这种“情景化”的舞美设计,取代了传统的背景视频与解说词,让观众在方寸舞台之间,完成了一次穿越古今、纵览山海的沉浸式福州漫游。
福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这种“剧情化、舞台化”的创作思路,不仅打破了传统宣讲的模式,更通过专业的戏剧结构和饱满的角色塑造,为“现代闽生活72式”注入了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与艺术感染力,实现了宣传内容与舞台艺术的深度融合与升华。
福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福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传播深化:从“单一报道”到“矩阵共振”,放大品牌影响力
节目构建了全域覆盖的融媒体传播矩阵。预热阶段通过创意海报、预热短片、公交彩屏和城市地标大屏进行饱和式宣传,成功点燃市民期待。展演完成后,精彩内容将通过电视及主流新媒体平台播出,并与中央级媒体、网络平台深度合作,持续释放长尾效应,将“现代闽生活72式”打造成为福建、福州标志性文化品牌。
福州广播电视台供图
第九季“福州,听我说”以人民为主角,以生活为素材,成功探索出一条城市形象宣传的新路径。它不仅是福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实践,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图景的温暖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