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区老旧小区改造实践:近邻共治点亮城市更新新图景
综合
关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民生、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厦门市思明区以“近邻共治”为核心理念,创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将城市更新与小区治理体系、社会参与紧密结合,为全国城市治理提供了生动案例。2023年以来,全区改造覆盖10余万户居民,使城市面貌焕新、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近邻党建引领多元协同
思明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建立“近邻党建”模式。区级、街道、社区、小区四级专班纵向贯通,建设保障组、群众工作组、宣传引导组横向联动,形成“红色引擎”驱动的治理合力。台光花园小区改造中,区级专班协调高压线路迁移,街道引入专业施工团队,社区发动居民参与拆违腾空间行动,实现“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居民参与”的高效模式。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党组织与居民的密切配合,让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破解了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梧村街道海燕新村小区通过“党员会客厅”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创新停车、垃圾、公共设施管理方案,提升了社区整体治理能力,也创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常态化群众参与,完善城市体检机制
思明区始终把居民作为城市更新的主体。筼筜街道侨建花园小区改造期间,举行居民征求意见会、自治小组座谈会21场,征求意见96条,形成居民需求与改造方案的同频共振。新港广场小区党支部发动业主筹资300余万元,用于电梯更换、智能门禁系统、地下车库改造,展现了居民从“要我改”向“我要改”的积极转变,形成完善小区治理体系和公众参与并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此外,思明区充分运用改革思路解决“观念旧、资源少、管理缺”等治理难题。槟榔东里小区闲置地改造成惠民停车场,车位从99个增至504个,实现“自我造血”;侨福城小区提取公维金580万元用于智慧安防和景观提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非机动车充电棚建设,推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落地。
智慧管理与生态优化提升宜居水平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重视硬件升级,更注重数字化和生态环境改善。累计新增监控设备7933套,建设智慧停车系统134处,并接入公共机关联网,实现社区治理数字化、精准化、科学化。拆除违章建筑3.51万平方米,补绿20.18万平方米,打造休闲活动场所205处,新增社区服务用房5217平方米,文化设施2280处,让居民生活更安全、便利、美好,充分体现数字化改造的实践价值。
制度创新构建长效治理
思明区创新“123456”管理体系,建立“一导则两图集”,形成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闭环机制。通过EPC模式、六方确认机制、三比一看、回头看、飞行检查等方式,强化质量安全与过程监管,优化治理生态。两化三单、五定工作法及部门联动监督机制,使行政效能与政府公信力同步提升。
思明区以“近邻共治”为抓手,以制度创新、数字赋能、民主协商和社会参与为支撑,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实现居民生活品质、城市能级和治理能力三重提升,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也为新时代城市治理和人民生活改善绘就了温暖、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