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办成一类事 ——厦门思明区退役军人改革的系统跃升
综合
关注改革网讯 当城市治理从碎片化迈向整体智治,一项改革往往能够牵引多个领域协同提升。厦门市思明区以“军人退役一件事”为突破口,通过流程再造、链条整合与制度创新,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再到“智办”的跨越,为现代化治理注入新的系统动力。
退役军人数量大、服务链条长、协同难度高,思明区以改革思维系统破解问题,不仅办好了一件事,更推动办成“一类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样本。
从流程优化到系统协同:重塑政务链条效率
在改革起步阶段,思明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牵引,将涉及退役报到、组织关系转接、社保医保衔接等13项事项进行集成化重构,打破传统“多头跑”的行政分割,实现一次表单、一窗受理、一链流转,构成高效闭环。
部门之间原本的“串联作业”,在流程再造后转为并联协同。通过专题会研判流程堵点,建立职责清单,使每个环节都有明确动作、每项任务都有明确责任。这一机制契合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使政务行为更加规范、透明、可追溯。
数字平台则成为流程重塑的核心支撑。依托共享数据,材料互认、信息自动流转,减少重复提交,让资源从人员流动转向数据流动,推动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深度落地。
从窗口延伸到营区:打造“军地一体”的服务场景
传统服务模式多以部门窗口为核心,而思明区的创新在于不把退役军人“请出来”,而是将服务“送进去”。“政务服务进军营”品牌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将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多元服务直接送至营区。
这种主动式治理不仅增强服务温度,也扩大了公众参与机制的深度,让军人、军属在政策制定和服务优化中拥有更多表达渠道。
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则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从“闽政通”到自助终端,再到政银合作示范点,退役军人可随时办理政务事项、查询社保信息、了解政策变化。这些举措共同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从便民服务到治理提升:塑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思明区在改革推进中,将生态理念与现代治理理念结合,在服务场景建设、资源配置与流程布局中坚持绿色、集约、规范的原则,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契合。在营区服务点、自助终端布局等细节中融入绿色办公、节能管理等方式,实现服务效能与生态效益并重。
通过政策指南、信息推送、宣传栏、示范点展示等立体化传播体系,政策知晓度不断提高,“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格局逐步形成,进一步提升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协同效率。
改革不仅解决了“办事难”,更提升了治理体系运行的整体性。服务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优化,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借鉴路径。
思明“军人退役一件事”改革,不仅让退役军人办事更轻松,也让城市治理更现代、更高效。它以一个具体事项为突破口,实现整体制度重塑,推动多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群众参与的治理升级。未来,这一模式将继续延伸至更多公共服务领域,推动思明区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