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多跑腿、退役军人不跑腿 思明区“军人退役一件事”改革观察
综合
关注在政务服务不断提速的今天,高频民生事项的每一次改革,都关乎群众切身感受。面对退役军人办事环节多、来回跑动频、周期长等老难题,厦门市思明区以数字化为突破口,推动服务体系重塑,跑出了政务改革的“加速度”。
思明区从需求端出发,以更高标准推进政务流程再造,在全流程、全链条上实现集成创新,成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建设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生动实践。
思明区驻军大、退役军人多,“退役手续需跑13个事项、对接多个部门”的复杂流程长期存在。为此,思明区紧扣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细处,通过优化制度供给推动简政放权落地见效。
改革的第一步,是把分散的流程重新整合。区退役军人局牵头,会同公安、人社、科工等部门,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对每项业务逐条梳理,明确职责分工、办理时限与所需材料,形成标准化的“军人退役一件事”办事指南,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更深层次延伸。
依托信息共享体系,思明区进一步实现关键材料自动填充、共享调用,让“能共享的不再提交”,将13项业务整合为“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窗受理”。退役军人到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即可一次完成报到、户籍登记、组织关系转接、医保社保续接等全流程事项,真正做到“10分钟办结”。改革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也让退役军人服务更加可预期、可感知。
线上渠道同样持续扩展。“闽政通”“省网上办事大厅”提供政策查询、材料预审、结果推送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思明区还依托“政银合作示范点”,增设退役军人绿色专窗,将金融服务与政务办理有机融合,使服务场景更加多元。
同时,思明区强化政策触达机制,通过“政务服务进军营”深入营区开展宣讲辅导,将政策、服务、咨询送到军人身边,打通从营区到社会的关键衔接链条。依托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拓宽了政策知晓渠道,也健全了公众参与机制,让退役军人需求能够更快速、精准地反馈到治理环节中。
从多头跑到“一窗办”、从全城跑到“指尖办”,思明区“军人退役一件事”改革,是数字化驱动政务变革的又一次实践。改革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制度上的升级,是向更高水平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迈出的坚实一步。随着体系不断完善,这项经验正在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思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