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厦门湖里区一站通办的背后,是机制协同的力量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改革的关键,在于打破壁垒、激活机制。湖里区禾山街道在推进综治中心建设中,不仅重构了基层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更以机制创新打通了“部门分割”“层级繁琐”的堵点,让社会治理实现从“分头治理”到“高效协同”的跃升。这一过程中,以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牵引,以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支撑,让治理改革更具系统性。

过去,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治安问题、法律诉求,往往要“跑多部门、找多窗口”。如今,一个综治中心就能实现“一地受理、一次办结”。禾山街道将公安、法院、司法、信访、城管等十多个部门的资源集中入驻,实行“吹哨报到”制度,群众诉求在哪个环节卡壳,哪个部门就第一时间“报到”。从矛盾调处到治安防控,从心理咨询到法律援助,一体化的协作体系让治理反应更迅速、服务更精准,也让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基层得到具体体现。

机制的创新更体现在过程管理上。禾山街道建立“问题清单—责任分配—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每一件群众诉求都有“台账式”跟踪和“清单式”问责,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通过“日调度、周通报、月例会”的运行机制,街道层面既能即时掌握一线情况,又能系统分析、精准施策,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这套体系的运行,离不开统一的市场监管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延伸以及政府监管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这样的治理体系,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增强了公信力。数据显示,禾山街道综治中心接诉即办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保持高位运行。机制的背后,是治理理念的革新——从单向管理到协同服务,从部门分割到系统联动。这种“以制度管运行、以协同提效能”的思路,使基层治理走向规范化、法治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也让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街道层面进一步落到实处。

禾山街道的探索表明,综治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办公场所”,而是一套高效运转的机制系统。改革所带来的,不仅是硬件的优化,更是机制的重塑、理念的升华。当各方合力在“一个中心”里形成“一个声音”,治理的脉络就真正畅通了,也为打造更加完善的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与扩大群众公众参与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