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金安社区:全民参与的绿色微革命
综合
关注在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垃圾分类”与“碳积分”相结合的改革,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模式。面对小区人口众多、低收入群体多、公共空间陈旧等问题,社区通过创新举措,让居民参与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核心动力。
社区将原本功能单一、易引发邻避效应的清洁楼改造为垃圾分类公益馆。公益馆不仅解决了设施选址与环境污染问题,还成为居民互动和环保教育的平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社区定期开展亲子课堂、厨余垃圾处理培训、绿色生活宣传等活动,使居民在学习中实践垃圾分类,形成环境意识和自律行为,体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参与的价值。
碳账户机制让绿色行为可量化、可兑换、可激励。居民通过线上注册,记录低碳行为,同时将可回收物带到公益馆兑换积分,积分可用于公益活动或实物兑换。这一机制不仅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也让垃圾减量和低碳行为变得可见可测,实现环境信息公开。居民主动清理楼道堆物、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使社区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方协同、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转变。
此外,公益转化机制让环保行为与社区互助紧密结合。居民在公益馆称重产生的积分捐赠至社区慈善基金,用于扶助低保、孤寡老人和急难家庭,实现资源循环和社会关怀。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到价值认同,也增强了对社区治理改革的信任与支持。
金安社区的改革创新充分体现了公众参与改革的核心价值:让居民从“管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通过平台化、激励化和公益化,让社区治理更具温度和韧性。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为低收入群体带来可持续的生活改善,彰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理念,同时推进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绿色低碳转型在社区层面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