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融心 聚力共治——厦门市湖里区兴隆社区两岸融合新实践
综合
关注在厦门市湖里区,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社区——兴隆社区。这里居住着上千名台胞,是大陆最早的台商楼盘之一。近年来,湖里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出一条“两岸融合+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台胞从“客居者”变为“建设者”,共绘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图景。
党建引领改革,让台胞参与更深入
兴隆社区以党建为统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台胞参与治理的通道。社区率先推行“社区主任助理+发展理事会”双轨机制,邀请台胞熊麒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参与社区规划、项目协商等工作。社区同步成立发展理事会,吸纳台胞代表共同参与议事决策,实现从“被服务”到“共治理”的转变。
与此同时,社区构建“网格融入+多元任职”体系,聘请台胞担任网格规划师、业委会顾问等职务,让他们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通过“金点子征集”“共建议事会”等渠道,居民与台胞共同提出治理建议,让意见征集成为社区改革的“第一步”。社区在完善机制的过程中,同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动协商、共治、监督等流程更加透明高效。截至目前,台胞提出的多项建议已落地实施,推动了服务优化、设施改造和文化共建。
平台融合创新,让两岸交流更紧密
改革不仅体现在机制创新,更体现在融合平台的建设上。兴隆社区打造“兴融映巷”融合驿站,集文化展示、政策咨询、互动交流于一体,成为两岸基层民众沟通的“心灵桥梁”。社区还打造“四合院”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两岸文化节、传统手工坊、青年交流营等活动,让两岸居民在参与中增进认同,在共创中加深情感,进一步推动文化治理现代化在基层落地。
同时,社区成立“团团最兴隆”两岸爱心商家联盟,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商圈+社区”共建新模式。通过意见征集与需求对接,社区帮助商家参与公益项目、举办“快闪”集市,实现资源互通、服务共享。在推动社区事务规范运行过程中,社区不断提升统一的市场监管水平,引导商圈共建共治。改革的活力在协同中释放,融合的温度在参与中升华。
服务赋能提质,让共建共享更有温度
以改革促服务,以服务强融合。兴隆社区设立“我为台胞办实事”清单,推出“管家式”服务机制,24小时受理台胞诉求,提供证件办理、权益咨询、法律调解等多样服务。熊麒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建立,成为大陆首个台胞个人调解平台,成功化解多起涉台纠纷,搭建起信任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并行的桥梁。
社区注重人才培养和青年融入,通过“传帮带”机制让更多台青参与治理。台青王冠杰在熊麒指导下,成长为社区主任助理,参与多项服务创新项目。如今,兴隆社区拥有10支台胞骨干志愿队,参与率超七成,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人人可参与”的良好格局。随着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区逐步形成以居民为主体的公众参与体系,让参与成为常态,让治理更高效。
从体制改革到文化共建,从意见征集到公众参与,厦门市湖里区兴隆社区的探索,正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改革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两岸同胞在这里同心同行,共筑一个温情与信任交织的“兴隆家园”,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更加持久的改革动能、人文温度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