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本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邵武傩舞)文创产品在榕首次亮相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5月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武傩舞文创产品发布会”在福州三坊七巷顺利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舞(邵武傩舞传统戏曲——邵武三角戏头戴金冠面孔清朗的开路神白面粉腮眉眼秀美的白蛇等系列邵武元素满满的文创文化艺术作品的展示,让观众和游客们大饱眼福,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来自邵武千年文化历史的积淀和传承。

邵武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素有“铁城”之称,拥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邵武傩舞、三角戏、枫林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碎铜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邵武傩舞更是集聚着千年的文化积淀,被称作“古傩的活化石”。它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说唱,舞者头戴面具,以古朴的舞蹈表达着千年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次发布,从傩舞面具中提取灵感创新创作的数创非遗作品《开路神》和《白蛇》惟妙惟肖展现出傩舞的古韵,极具文化特色《开路神》作品关键字为“创”,希望传递给大家积极开拓的精神力量《白蛇》作品关键字为“善”,希望传递给大家善心善行的理念。

开路神头戴金冠,面孔清朗,是一位传说中的自然神,施风布雨、润泽万物,司掌宇宙现象,他们手持绘有太极图案的小鼓,在木鱼的指挥下,击打各类鼓点,有踏卦、游行、对阵、挤鼓、翻舞、簇鼓等队形变化。

基于数创非遗-傩舞面具的作品灵感,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包括丝巾、环保背包、马克杯、陶瓷杯垫、京瓷挂画、伞、抱枕等文创产品。

发布会上傩舞动漫IP形象“小昭”“小舞”,活泼可爱的形象引得现场游客的关注和赞美与傩舞的千年历史交相辉映同时也分别表达出"招福"和"五福"的两个含义不仅如此他们的名称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邵武历史上首称“昭武”,公元260年,三国吴永安三年,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据明朝嘉靖《邵武府志》记载:“邵者,高也,昭也;武者,以地在武夷山南,古以南为昭,故曰昭武。西晋元康元年,晋惠帝司马衷为了避他祖父司马昭的名讳,所以把昭武改为邵武。所以傩舞动漫IP形象“小昭”“小舞”在邵武人的心中不仅是寓意丰富吉祥物更是邵武非遗文化的守护者城市的守护神

为设计得更加Q萌,更亲近大众,小昭小舞的人物形象是在保存傩舞祭仪乐舞中驱傩的原生形象基础上进行动漫化设计创作,并推出了玩偶、T恤、扇子等文创产品。

如今,线上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主要的社交形式,表情包不仅代替了文字表达的空白,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为扩大傩舞文化的传播途径,此次邵武文旅还设计了系列表情包,以可爱的动漫形象诠释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新途径。

活动现场除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创产品发布,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传统戏曲——邵武三角戏,已经在邵武这片土地上流传了数百年。传统戏曲——邵武三角戏《看相》更是获省第十一届水仙花比赛表演二等奖参加全国百戏展演作为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形式,根植于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底蕴。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不断扩大和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未来,邵武文旅还将继续推进邵武市文创产品开发利用工作,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让我们敬请期待!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