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遍布全城的各类文化场馆;这里,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里,有穿越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青青石板的古调悠长,氤氲苍翠的诸山群湖,古刹钟声、美食佐胃。这便是我们生活的福州了。#有福之州 文化共享#,福州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最新动态

0/0
“金秋颂祖国 喜迎十九大——优雅鼓楼 吟诵经典舞乐晚会”拉开帷幕。
看闽剧、过文化节、逛历史街区…感受福州好“气质”!近年来,福州市全力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蓬勃开展,一条以文化为核心的纽带,正在逐渐拉近福州人之间的距离。跟着直播一起来看福州海丝遗迹、最受欢迎的社区活动、全省第一家数字图书馆,感受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

【图书馆阅读服务】福州市现有公共图书馆13个,公共图书分馆538个,“城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50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社区电子阅览室共享服务点167个。基本完成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已建立农家书屋2195个,农家书屋覆盖率100%,并通过“大馆带小屋”方式,面向基层农村开展阅读服务。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进阅读服务“七进”、知识拥军等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已形成“书香榕城”全民读书月等常设性活动项目。

    【文化产品供给】福州市现有文化馆13个,美术馆3个,公办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学校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605个,以激情广场为主的户外文化广场1000多个,省级“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示范点”80个,各类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268个,公共体育馆12077个。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福州市积极推进文艺创作生产演出,五年来新创剧目300多个,演出6000多场。其中90个剧目在省级以上艺术赛事中获奖,31个剧目在全国获奖。采取政府采购方式在全市组织低票价公益演出,每年开展下基层、下农村文化活动逾1000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逾2400场。以群众性激情广场文化活动和艺术扶贫服务为龙头,大力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常年参加活动的群众达100万人次。全市文化馆与35所山区、贫困地区学校挂钩,免费开展艺术扶贫活动,十年来参加培训的师生近60万人次。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已形成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闽清十八坂文化旅游节、“三月三”畲族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平台。

    【文化遗产保护】福州市现有文物系统博物馆27个,民营博物馆4个。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2处。我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推进三坊七巷、上下杭、冶山、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15项,传承人15人;省级项目62项,传承人81人;市级项目106项,传承人131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 “文化遗产日”、海峡青年节、“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非遗走进机场”等活动契机,开展舞台表演、实物精品展、手工技艺互动、有奖竞答、非遗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的展演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百姓生活。

    【广播电视服务】福州市广播影视服务日趋完善,目前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83.75%。影院建设发展迅猛,全市现有影院54家,屏幕数和座位数均居全省第一。农村群众每月可享受一场以上免费电影和40套以上广播电视节目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全市2205个行政村共有137套放映设备,2205个放映点。

    【五级文化服务网络】福州作为省会城市,除了市属的文化单位和文化设施以外,位于福州市范围内并常年直接服务福州市社会公众的省级文化服务单位有24个(含省图书馆、少儿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民俗馆、非遗博览苑、艺术研究院、艺术职业学院、冰心文学馆、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体育馆、跳水馆、广播影视集团和7个剧场),目前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文化公园已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这些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