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知识产权宣传周】赓扬&突破:厦门法院2021年知产审判风景回眸

厦门中院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2年4月26日为第二十二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厦门中院以“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2021年度厦门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度厦门法院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以及厦门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开展10周年情况总结。

发布会上

厦门中院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廖惠敏

通报了

2021年度厦门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加强科技成果保护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坚持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强度与其创新和技术贡献程度相匹配,以示范性判决引导大量类型化、商业化维权案件多元化解。准确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实现权利人、相对方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加强对大幅增长的计算机软件纠纷的分析研判,促进软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

引导权利人合理维权

针对网络著作权纠纷高发且多以电子数据取证的情况,综合考虑权利人维权成本和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妥善运用电子证据审查规则。针对商业维权案件中权利转授次数多、授权链条长、维权快餐化、举证不规范问题突出的情况,依职权审查权利来源,严格把握权属认定。

加强商业标识保护

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既重视审理涉九牧、恒安等国内品牌商标权纠纷、涉“潼关肉夹馍”“景德镇”等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维权案件,又妥善审理涉耐克、Champion等知名国际品牌的案件。

加强商标专用权核心领域的保护,并以市场混淆为指针,合理划定商标权的排斥范围。对于商标案件大幅上涨且各地判赔标准不一的情形,通过审查管辖连接点、确立合理赔偿标准等遏制诉讼牟利现象。

加强对公平竞争的保护

维护市场法治环境

审结全国首例可下载无水印短视频文件并修改文件MD5值软件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开发运营与涉案软件类似服务的经营者形成有力震慑。

审结北京微播视界公司诉某科技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于利用微信小程序、网站和电脑软件,帮助他人去除抖音号、抖音标识、抖音口播水印等标记的侵权行为,判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40万元,对维护互联网平台合法权益、划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边界起到有效指引。

强化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审结近年来全市首例涉技术秘密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首次作出“秘密保持令”,防范商业秘密在诉讼中被不适当地二次泄露。

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

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之间的程序衔接,强化与公安、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司法程序中的协作配合,与市检察院签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备忘录》,在办案协作、刑事立案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共享智库和多元纠纷解决等方面共建协作机制。

努力破解“举证难”问题

出台《关于解决知识产权诉讼当事人举证难的若干工作指引》,切实有效降低保全门槛,对证据保全、财产保全、行为保全等临时措施的申请,积极受理、迅速审查、依法裁定。

对权利人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存在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并提出证据保全申请的,均予以支持,民事诉讼调查令申请支持率达100%,有6起案件支持当事人申请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对1起提交虚假证据的行为予以罚款制裁,慎重审查行为保全申请,正确把握“难以弥补的损害”等保全条件,结合案情、诉请赔偿额等处理财产保全申请并灵活确定现金、实物或保函等担保方式,合理平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利益。

努力破解“周期长”问题

落实《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积极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探索建立书状先行新型庭审模式。建立由45位专业人士组成的兼职技术调查官库,初步形成以兼职技术调查官为主体、审判咨询专家为支撑的多元化技术调查体系,有11件案件指派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

中院以厦门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为平台,发挥示范性调解、示范性判决、“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机制效能,推动纠纷快速多元化解。

基层法院积极探索“要素式审判”,推行表格式、要素式裁判文书格式。

思明法院制定《知识产权纠纷简单案件快速分流处理工作细则(试行)》,建立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及侵害商标权纠纷两类案件的快速审理通道,适用快速审理通道案件216件,占全部开庭案件的38.2%,平均庭审用时缩减近40分钟,适用简式文书案件212件,占全部判决案件的41.3%。

努力破解“赔偿低”问题

健全与知识产权价值相适应的损害赔偿规范化制度,引导当事人积极举证,避免过度依赖和采用法定赔偿方式。加大对源头侵权、恶意侵权、规模化侵权的惩处力度,依法从高认定赔偿数额。

审结全市首例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作出1000万元的高额判罚。妥善运用证据披露、举证妨碍制度,破解查明侵权获利的难题。

深化保护协作机制建设

中院以厦门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为依托,加强与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版权、海关等行政部门的协调联动,与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签订《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专利纠纷行政裁决调处前置和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

思明法院强化司法和行政协作,与文旅部门签署《支部共建联动备忘录》,就文化资源、地理标志保护问题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湖里法院推动“厦门自贸区法庭”双语网站和全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推动设立的全省首个自贸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基层服务站向企业提供专业法律咨询28次,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第18批创新举措。

推动纠纷多元化解

2021年,厦门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共向11个特邀调解组织和14名特邀调解员移送1559件案件进行调解,诉前调解案件数占比76.4%,调解成功率约40%,调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召开诉源治理及多元解纷交流会,健全业务交流、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机制;深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建立闽西南创新企业法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吸收创新企业中的专业人士担任特邀调解员、兼职技术调查官等,搭建法院与企业法务、企业法务与企业法务之间的交流平台,防范化解创新企业的共性知识产权纠纷。

思明法院拓宽纠纷化解渠道,对诉讼数量超过50件以上的主体,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发送《纠纷预防建议书》,引导权利人通过非讼渠道快速化解纠纷,做深做细诉源治理工作。

湖里法院对治理权利人滥诉现象向上级法院提出意见建议,有效起到类案预警和综合治理作用。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设立厦门知识产权法庭泉州巡回审判庭,拓展现场勘验、巡回审判等便民利民举措,探索“书状先行+巡回审判”机制,有效缩短审理周期、减轻当事人讼累。与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共建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等,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就地、就近预防和解决,更高水平服务闽西南地区协同发展。

供稿:知识产权法庭

来源:厦门中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