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改革聚力 参与推动台青创业就业优质均衡发展

综合
关注台青在湖里,不论选择的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还是体育健康、电商直播,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这背后,是厦门市湖里区在改革中坚持“均衡布局、优质发展”的鲜明导向。
一是空间均衡。湖里区结合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规划,把青创基地合理布局在产业集聚区、社区与高校周边,让台青创业就业“近在身边”。钟山、钟宅、墩上等地新校区与新园区同步建设,新增学位与创业场所,为青年发展提供“双重空间”。
二是资源均衡。湖里区以集团化办学和导师制为抓手,把优质教育和创业指导资源精准下沉到各个基地。通过“一基地一课堂”,台青既能接受政策辅导、财务培训,又能享受创业导师的“传帮带”。这种模式打破了资源不均衡的桎梏,让小型企业和个体创业者也能分享到同等质量的指导和支持。
三是机会均衡。湖里区主动把台青推向更广阔的舞台。组织台青参加国家和省、市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项目对接市场,帮助他们从“区域发展”走向“全国舞台”。仅2024年,就有8名台青在各类赛事中获奖,青创企业也借机拓展了市场空间和融资渠道。
优质均衡发展的背后,是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湖里区3次修订完善的《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实施办法》,新增奖补资金和激励机制,确保不同阶段的台青创业项目都能找到匹配的支持。与此同时,家校社共育、数字化服务、智慧校园建设等举措,也让教育与创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扶持,而是平等的机会。”一位在湖里创业的台青说。湖里区的改革实践,让优质均衡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落实到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和机会创造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