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守护“舌尖安全”的生动实践

综合
关注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宛如一条碧带,镶嵌在东南沿海的大地,塑造了福建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漳州平原,也造就了物产丰富的漳州。除了南方首个“中国食品名城”,漳州还拥有“中国罐头之都”“中国食用菌之都”等多张国家级名片,享有“世界厨房”美誉。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2881家,规模企业752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超13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同时,拥有农业种植养殖基地4786个、水产养殖基地20个、小作坊286家、食品销售主体66637家、餐饮服务单位34359家。而作为集约化程度最高、产业规模最大的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漳州食品产业去年出口总值达292.9亿元,居全国首位。
而这个“世界厨房”的运转,至关重要的是:如何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且看漳州在守护“舌尖安全”的生动实践。
创新工作机制
为“漳州味”把好安全关
7月18日,在大闽国际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探访食品名城共建食安漳州”为主题的2025年大美漳州网络媒体、大V采风行活动一行人,详细了解了大闽食品的品质管理体系,并透过这个企业的例子,探寻背后的工作机制创新的实践。

参观大闽国际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年来,漳州市积极落实国务院、福建省食安委关于推进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简称“两个责任”)的部署,积极创新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形成“一把手”亲自推动“两个责任”的工作格局。
成立于1995年的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天然植物深加工的国际化企业,也是一家由市领导担任包保干部的企业。大闽以国际标准化的运作和全方位的品质管理体系为发展原则,先后通过多项国际认证。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关联公司吉克检测技术(福建)有限公司,2023年9月与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全市首个“食品安全检测共享实验室”。
“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检测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针对漳州特色产品开展专项风险监测,力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零发生。”工作人员介绍,这不仅切实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提高了产品出厂质量,还将赋能区域内的食品产业,有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而这一创新举措,正是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千企万坊”帮扶计划的具体实践,真正实现帮食品企业把好安全关。

参观食品安全检测共享实验室
而根据《2024年漳州市食品安全白皮书》,漳州创新的工作机制还包括:领导班子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化管理、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机制、培训+考核工作机制等。“培训人数达1.33万余人次,实现各级包保干部、食安办人员、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培训全覆盖,提高了包保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工作人员介绍。
智慧监管模式
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今年3月15日,东山县正式启用“一户一码”信用监管平台——“福监码”智慧监督系统,这个重点覆盖农贸市场、餐饮等相关行业的系统,消费者能够通过进店前的扫码,了解该店的注册登记、行政处罚、投诉举报、信用星级等信息,并可以进行评价。
“福监码”是漳州对于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一个缩影,从源头治理到过程监管,从重点领域到抽检检测,漳州正不断提升智慧监管的水平。比如,漳州对80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可视化升级改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重点类别食品的全过程溯源监管,对校外供餐企业和市属学校食堂进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引入AI监管。7月17日,采风行一行人就在卡尔顿(集团)有限公司可视化的“透明工厂”,见证了一块蛋糕诞生的全过程。

参观卡尔顿集团
而漳州创新推行的校园食品安全“红黄绿”三色评榜机制,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和全省市场监管业务一体化监管平台,每月进行综合评分,采取“红黄绿”三色分类标识、预警提醒:绿榜代表食品安全状况优秀,黄榜意味着需要关注并改进,红榜表明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我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智慧监管的方式,能够很好的确保校园食品安全落实落细落到位。”长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股杨雪纯说。

长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股杨雪纯讲解校园食品安全“红黄绿”三色评榜机制
漳州市长泰区第四实验幼儿园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是福建省首批“明厨亮灶+互联网”工程示范点、省级健康食堂,是校园食品安全“红黄绿”三色评榜机制中“绿榜专业户”,而通过“一品一码”台账、食品溯源管理,落实食品安全校园开放日活动、家长陪餐、每周食谱安排三级把关及公示制度等,达到跟“福监码”同样的效果,真正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长泰区第四幼儿园食堂可视化监管
严打违法行为
社会共治守护“舌尖安全”
数据显示,2024年,漳州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共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执法18722次,出动执法人员38425人次,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095起,罚没款1068.82万元;公安机关破获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9人,捣毁窝点48个。
“聚焦舆情反映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打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肉制品掺杂掺假、网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劣烟酒等食品安全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环节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粮食质量安全、食用农产品专项治理等领域都加强监管与整治,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其中,率先在全国查处龙海区某酒业涉嫌销售伪劣茅台特供假酒案,该案为全国“特供酒”清源打链首例案件,而全年共查处7条有关“特供酒”线索,依法立案5起,其中2起移送公安机关,3起行政处罚并销号。
除了严格执法,漳州市在社会共治共同守护“舌尖安全”方面,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例如:健全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并邀请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以及媒体单位人员为社会监督员,开展“你点我检”“你点我督”“每月一周查网红”等活动;以政府全域托底的模式,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购买食品安全公共责任保险,多种渠道分担食品安全风险。同时,2024年来,漳州市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多维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芗城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位于漳州古城,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古城‘侯喜’IP和食安漳州进行梦幻联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芗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桥所的陈荣辉介绍。

了解食品安全公示的情况
“我们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但是守护‘舌尖安全’永远在路上。”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漳州市将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让“漳州味”更加安全、可靠,让“中国食品名城”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