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传情,科技守护——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客服中心的“银发守护”行动
综合
关注“姑娘,‘duo xia’(闽南语‘多谢’)你啊!不出门就把事情办好了!”视频另一端,80岁的黄女士对着手机屏幕连连道谢,话语中满是欣慰与安心。这一温暖场景,发生在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客服中心的“空中客服”现场,也是其持续推进适老化服务实践的生动写照。
今年6月,代理人小张紧急联系到客服柜员小陈,转达了黄女士面临的困境。黄女士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早前投保的多份保单存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急需领取生存金,却无法亲赴柜面办理。更让她为难的是,老人不熟悉普通话,对智能设备操作也一无所知,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一时手足无措。
了解情况后,小陈立即启动特殊客户服务预案。她首先通过系统精准核查黄女士的保单信息,梳理出需补充的材料清单,随后主动致电老人。“阿婆,我是平安的小陈,用闽南话跟您说,您别着急。”一句熟悉的乡音,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黄女士原本紧张的情绪也逐渐舒缓下来。小陈放慢语速,逐一说明所需材料及办理步骤,在确认老人完全理解后,随即发出“空中客服”线上服务呼出短信链接。
视频接通后,小陈全程使用闽南语与黄女士交流,耐心引导她出示身份证、保单等相关材料,细致完成信息核对与系统维护。针对老人最关心的生存金领取问题,她详细解释了“生存保险金转账领取授权”的作用——完成授权后,未来的生存金将自动转入指定账户,只要银行卡持续正常使用,无需再次奔波办理。沟通过程中,因黄女士视力不佳、阅读屏幕困难,小陈不断调整镜头角度,逐字逐句念出需确认的内容。近半小时的服务,始终保持着专业与耐心。
当系统提示业务办理完成,黄女士多日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她用熟悉的闽南语一遍遍表达感谢。这场跨越屏幕的服务,既依托“空中客服”实现了“足不出户,业务照办”的便捷,也借助方言沟通打破了语言障碍,成为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科技+人文”服务模式的真实缩影。
事实上,黄女士的经历并非孤例。为切实缓解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与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客服中心已构建起全方位的适老化服务体系:线下门店设置配备软垫座椅、老花镜、轮椅等便民设施的“尊老公益区”,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与爱心窗口,并安排掌握闽南语等方言的接待人员;线上则推出平安金管家APP,通过“空中客服”提供方言支持与远程协助;服务人员始终践行“多问一句、多教一步、多查一遍”的陪伴式服务准则,借助手写指南、耐心讲解等细节传递关怀温度。
从柜面的一杯温水、一张指南,到线上的一句乡音、一次远程协助,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客服中心以专业与温情,为银发客户构建起一座有温度的服务港湾,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智能时代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守护的踏实与安心。
[提示]:
生存保险金转账领取授权:指授权将到达约定领取日的生存保险金转入指定银行账户。申请资格人:生存受益人。受理时间:保单效力终止前及保单效力终止后仍存在生存金未领记录(保单退保情况除外)。若授权的银行账户后续发生更改,需及时到保险公司再次办理生存保险金转账领取授权。